日历

2025 - 2
      1
2345678
9101112131415
16171819202122
232425262728 
«» 2025 - 2 «»

日志分类

存 档

日志文章


2009-03-28

人民日报:浪费也是罪过

 浪费无处不在,人人皆能节约,事事皆有节约。作为国内较早研究浪费问题的学者,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晓群以自身的科研与实践,寻觅着一条中国式节约之路。30年来,他一往无前。让节约观念、方法、产品走进千家万户,让发展循环经济、建设节约型社会、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是空话,为子孙后代留福祉——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目标,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目标 *=(!5Cj3  
5C"~:U^;  
l[f#2Dw$E  
?Z7mr?}S*  
  浪费无处不在 y/Rd}c[o  
@;[?ztH(v?  
[x>"J.R%  
T;2+\F^J  
  无形浪费更为严重 1V& 5  
=3!G%6  
_K1;f#\5  
6j9[Vk+  
  “什么是节约,什么是浪费,搞不清这个问题,建设节约型社会无从谈起。”一向温文尔雅的李晓群,谈起节约与浪费,就显得很严肃。 Hty=F>*  
0m{\T  
$nK@]1Uv^  
uq'j98e  
  “浪费就是对人、财、物、时间、空间、信息、环境等无益的消耗。节约是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。在投入确定的情况下,产出多者为节约;在产出确定的情况下,投入少者为节约。”59岁的学者李晓群,对概念的解释一板一眼。他说,打个比方,上餐馆吃饭,从多点多剩到吃不了兜着走,再到现在的适量点菜,有人表扬这是节约,这个说法不准确。适量点菜是正常消耗,叫不浪费,离节约还有一步距离。 X-6CRg  
y.8@Xo.Ir  
q 3|E&D`[  
SpT:0!<  
  “正因概念混乱,导致人们对很多浪费现象视而不见、视为正常。”李晓群认为,一说起节约,大家立马想到的是节水、节电、节粮,可全民学英语、儿童报多种特长班、商品过度包装、公款吃喝、公费旅游、文山会海、一个项目审批要盖上百个公章、决策失误等等,这些浪费却被人忽视了。 GM2tXtgP7  
<! Akv69  
0%vBg  
!+x|&idv<k  
  下过乡,务过工,进机关,去党校,大学学的是物理,搞研究却是经济管理。从上世纪80年代初,李晓群开始研究浪费问题。“浪费无处不在。”他看到了浪费问题的普遍性,从物质到精神,从有形到无形,从宏观到微观,从社会生产到家庭生活,从国内到国外,浪费都广泛存在。浪费者麻木不仁,理所当然;旁观者习以为常,漠不关心;大家习惯成自然,最后发展为“全民运动”,形成浪费型的家庭、企业和社会。 34#5zF  
`z_aD=$6  
 Eg~L8  
$KL xrm'  
  “您至今共有几个电子信箱?是不是大部分都不用了?”李晓群问记者。得到记者的肯定回答后,他说,这就是一种浪费,因为休眠账号占用了网络资源,尽管看起来是多么微不足道,但中国有3亿网民,这个数字累加起来,就大得惊人。 *I?oej9[  
@<?{mW_W  
__?U6*5hW  
ZH>W.h  
  “如果把浪费比作一种病,‘浪费病’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、流行病、传染病,它已经成为社会肌体上的组成部分,不治不行了。”李晓群认为,人人都患“浪费病”,包括他自己用非所学也是浪费。 x8itP nt  
*Cc w0P [  
= o \3C  
XA&>j>|o  
  一直以来,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同各种浪费行为进行了长期的斗争,但是时至今日,浪费现象依旧这样普遍,这样严重,甚至愈演愈烈。“这是为什么?”李晓群苦苦思索,苦苦探求。 vqWTi9c0o  
oXlEL`U5  
S^OvE_  
:)U'=~D  
  “人们常听有‘贪污犯’,却没听说过‘浪费犯’。”李晓群说,宪法第十四条中明确规定“国家厉行节约,反对浪费”,党的十七大正式确立“节约资源,保护环境”为基本国策。“我看应制定一部反浪费法,看看谁敢公款吃喝不心疼,看看谁敢今年修的路明年就扒开,看看谁敢歪歪嘴让企业跑断腿,看看谁敢拍脑袋、拍胸脯、拍屁股式决策。” +4A9>FZX  
}^fh<wN|$q  
];4Z#  
L )\oP  
  让浪费成为过街老鼠 ?f/pbc  
+ 6O`Y5f  
at+CFy|  
}*bOUP`?  
  综合治理是解决之道 SEJh ,&x<  
{.$ ~X}p  
;S?s)@h  
uU6b}.G.C  
  “浪费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,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解决不力的难题,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” 李晓群告诉记者,治理浪费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关键是各部门要各负其责,让浪费真正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。 &{`SU,n  
yomcRk9E  
Z3&4BWRN  
TvF*8g2ke  
  他认为,从目前的情况看,我国涉及节约与反浪费的法律法规不算少,但是执行、落实与监督的工作却做得十分有限,这就使法律法规的效果大打折扣。“以建筑节能为例,我们有相应的制度标准,但是目前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,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管。”同时,虽然“节约光荣,浪费可耻”的口号提了多年,但是多年来却没有形成全社会思想观念的统一,根本问题还在于人们没有真正认识到浪费的危害,所以从全民教育入手解决这个问题,已经是当务之急。 aU2;I[:  
4'JZ[)>  
 (e36Ji  
:#og]ev<  
  李晓群告诉记者,对节约与反浪费的观念的淡薄甚至反映到科研上,极少有搞经济学研究的学者能静下心来搞浪费与节约的研究,而这样的研究方向甚至都被人看不起。而国外非常注意对浪费问题的管理,多种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浪费现象,其成果实际运用于管理制度的法律规则中,从而使管理体制、职业道德、行为规范、社会舆论等都渗透着反对浪费,厉行节约的观念和原则,有效地治理和预防着浪费行为。 XpoI0^d5.  
qo7~q&_nC  
a!~/|+  
37ap%"yW*+  
  “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更要反浪费,尤其是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,因为它对国家社会的危害程度甚至超过了贪污。”李晓群认为,各级党政部门有责任教育并严格管理干部,对投资项目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要根据相关规定认真问责。 = `x6Kp0  
9"ByIO~DH  
[MN9C)O  
N mfCEVjb  
1p>|Z$)s  
)gm$d  
  浪费使社会倒退 R-it_0IG  
CY,x 2(Ql  
F}Y,]>  
~7kc<0hw  
  节约是对未来负责 KhLXE)J91  
-Q 0$WD(9  
xUOZ }tB  
3m :|?,   
  李晓群不仅是反浪费的理论家,也是践行者。只要他在家,屋里的灯就只能开一个,抽水马桶永远要使用“半水”按钮,甚至上饭店吃饭时,也要提醒大堂经理电梯可交错停楼层。因为他看到浪费的破坏力,可以造成国家、集体和个人财产的重大损失,使社会发展倒退。 <wy1$\y!h  
O_FzSWz~  
.7]Fzf %4  
=NPX<9L`c  
  李晓群发现互联网的宣传效果相当好,2005年就创办了节约网([url]**.jieyue.net[/url])。为了这个网站,李晓群已经投入了200多万元,只为传播他的“中国式节约”理想:让节约观念、方法、产品走进千家万户。如今,用“节约”在百度检索,他的网站排在第一个。 !#LANs  
8hcFXT k  
qRV/}P  
sa $<NU'|  
  除了办网站、写书、作报告,李晓群还主动找企事业单位搞“浪费诊断”。李晓群1991年就写了《中国企业浪费问题的分析和对策》这本书,但他知道,从浪费走向节约任重道远。 iATbiy   
fCmz>G  
%s(N9n)(  
./7#Wi  
  听说有单位准备搞装修,他就主动提供免费咨询,怎么装修能节能环保,怎么管理能节约资源,让人心悦诚服。如今,他已经为许多单位提供了“浪费诊断”服务,政府部门、企业也慕名而来。老伴说,他有“职业病”,到了哪儿,都忍不住搞个“浪费诊断”。 3_":tW  
dqG9JB~  
s|8zCd(=  
&tH}Dso  
  “节约应当是一种生活和工作态度,节约就从我做起,从身边做起,从现在做起,从小事做起,节约每一度电、每一滴水、每一张纸、每一粒粮。”李晓群说,节约关乎千家万户,关乎国家兴衰,只有物尽其用,人尽其力,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,用制度、法律、舆论和文化等综合手段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才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,这才是一种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。 *!c'UA+H  
f7TX9]bbNq  
v03_J VtP  
?,'\9K  


类别: 无分类 |  评论(2) |  浏览(6634) |  收藏
一共有 2 条评论
rlcxiaoming 2009-03-28 18:25 Says:
     
zy6983 2009-03-28 12:34 Says:
浪费无处不在,人人皆能节约,事事皆有节约。